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
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

郑州精神科医院|郑州精神病医院|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

中午眠一眠 醒来非常low,怎么破?

文章来源: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发布日期:2019-04-08

中午长长地睡一觉,醒来之后情绪上感觉比较低落、空虚。这种抑郁感受是广泛存在的还是个别性的体会呢?

该现象是SleepInertia(睡眠惯性)的典型表现之一,虽然不是每个人的睡眠惯性表现如此,但午睡之后的的情绪异常症状的睡眠惯性具有相当的普遍性,比早晨起床之后普遍的多,并非幸存者偏差式的主观感受假象。

1基础:睡眠的周期及神经内分泌调控

如很多人所知道的,人在睡眠时候,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。根据EEG的数据特征,睡眠周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,分别为NREM(非眼动睡眠期,阶段1-4)和REM(眼动睡眠期,阶段5)。NREM与REM循环交替称为一个睡眠周期,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~5个睡眠周期,每个周期约90~110分钟。

这些外在性的EEG信号变化同时进行的,还有人脑内部的神经内分泌变化。人的睡眠和醒来(昼夜节律)分别受到两套神经内分泌机制的调控,它们相互矛盾/对抗,构成昼夜节律的‘触发器开关机制’(Theflip-flopswitch)。

套开关由于是一套神经内分泌状态变化'开关',其状态拨动到“睡眠”和“清醒”都需要一定的时间。与上面的睡眠周期中个周期从清醒到阶段4相对应的是,神经内分泌状态从“清醒”转化到状态“睡眠”,这需要接近一个小时。此后进入到神经内分泌的“睡眠”状态强化和锁定阶段,直到进入唤醒步骤,逐渐解锁“睡眠”状态,进入“清醒”。

2睡眠唤醒过程的脑功能(情绪感知和能力)变化

剧烈的神经内分泌(神经递质、激素、多肽等)变化通常会影响到情绪的感知和处理过程,使得情绪的表现变得异于常态或者不合逻辑。这是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,女性在经期,以及每个人的夜晚睡眠前情绪不稳定(上一篇文章)的主要原因。经过比较长的午睡(~1h)后醒来,1部分提到的神经内分泌恰好以快的速度完整的完成了‘触发器开关机制’来回变化,这种情况下,人脑内的睡眠调控内分泌情况变化是为剧烈的。这些内分泌的变化和调控起始于人脑的下丘脑/丘脑区域。该区域是人脑的旧皮层,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而且相互交错影响,并不像大脑皮层具有较好的功能特异性和功能拓扑性。该区域神经内分泌调控,不可避免的触发看起来不大相关的功能变化。

具体在睡眠唤醒过程中,其影响表现为:

1)在唤醒的早期,大脑的供血先在脑干/丘脑/下丘脑等这些旧皮层区域恢复(5min),然后在前额叶部分恢复(20min)。

同样的,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,大脑区域/结构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:新皮层和非均值皮层(主要是旧皮层)。新皮层负责的认知功能,但是反应慢容易疲劳,非均质皮层负责自发功能,其处理过程处于意识之外,但是它反应,不易疲劳。所以在午睡清醒后五分钟是一个典型阶段,这个阶段旧皮层位置基本唤醒。人的情绪体验在这个时候具有原始性和冲动性,无法隔离和应对有害情绪,容易表现为对现状的无力感,情绪具有抑郁特征。

2)在清醒后大约20分钟,人脑的前额叶血流量水平恢复正常,这个时候前额叶对情绪的调控功能恢复,会对情绪反应(原始的,冲动的)做出逻辑性的处理,压制其有害的,违反逻辑的因素,人获得对现状的调控感。

所以,一个典型的午睡睡眠惯性情绪体验是这样的:在醒来后几分钟,人处在迷糊状态(groggy),会体验到恐惧、暴躁、悲伤、无力感、消极感这样的在人脑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[6],这些感受是之前潜藏于我们的脑子之中,没有上升到意识水平的。同时,由于缺乏情绪的逻辑性能力,人还会有无力应对这些困难的感觉(helplessness),这些情绪特征跟抑郁症类似。在大约5分钟之后,前额叶的功能逐渐恢复,我们又有了逻辑性的情绪控制力,觉得自己能应对所面临的困难,理性对待悲伤等消极因素,抑郁性情绪特征逐渐烟消云散。此外,还有些人并不表现为抑郁性情绪,而是表现为暴躁性情绪,也就是被称为“起床气”的类型。

同样的道理,午睡时间短一点(~20min)就可以缓和神经内分泌状态变化的过程,尽量避免这样的抑郁体验。

相关阅读
专家团队 更多
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
疾病资讯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