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种病叫“心理中暑”!
面对前几天的闷热天气,小编及其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“不能忍”,而实际上,真正炎热的夏季才刚刚开始。本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,随之而来的是夏天热的“中伏”到来。面对这种极易中暑的天气,你做好迎接它的准备了吗?
实际上,比身体中暑更让人抓狂的,有一种叫做:心理中暑。
心理中暑,又称“心理暑热症”。指人们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、认知和行为的异常。医学上称为“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”。当你突然出现烦躁不安、好发脾气、心情低落等现象的时候,就要警惕“心理中暑”了!
“心理中暑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:
一是情绪烦躁,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,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,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,头脑糊涂,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,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;
二是心境低落,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,觉得日子过得没劲,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,此种情况清晨稍好,下午变坏,晚上更甚;
三是行为古怪,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。
“情绪中暑”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、焦躁易怒外,在身体上伴有头胀痛、胸闷、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。
此外,“心理中暑”的人群还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:其消极表现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,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。
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,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。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,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明显会造成影响,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。
除了气温变化以外,“心理中暑”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。高温天气导致人们食欲普遍下降,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,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,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,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,即出现“心理中暑”现象。
正常人中,约有16%的人在夏季会出现“心理中暑”症状,尤其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、湿度高于80%时,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,生理中暑和“心理中暑”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。这时,人容易情绪失控,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或争执。
“哪凉快哪待着”就一定好吗?
——闷在室内,人更容易烦躁!
“心理中暑”这个名词是相对于身体中暑来讲的。身体中暑,我们会觉得在身体上没劲,有的时候会头晕、腹泻等等一些问题。在心理上同样出现乏力,打不起精神,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,而是闷、烦。夏天天气越来越热,容易睡眠不好,从而导致人的情绪不好。另外天气越来越热,太阳直晒,很多人不太愿意出去锻炼,不太愿意出去活动,去公园溜弯或者散步,或者在外面逛街跑步,在太阳底下活动的时间比春天和秋天大大减少,甚至比冬天还要少。
不过表示,这种闷在室内的人其实更容易“心理中暑”。特别对于上班族来说,呆在室内,特别容易出现情绪不好,心情低落等现象。
如何预防“心理中暑”?
1.打造一个“心理空调机”,为心灵吹风纳凉。
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,或是静坐沉思,闭上眼睛想像森林、蓝天、大海、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,打造一个“心理空调机”,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。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,切忌暴跳如雷,好是冷静下来,暂时回避,正如俗话讲的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
2.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、宽容的心态。
美国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,并用ABC来表示:A代表诱发事件;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、解释和评价,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;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,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,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。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,要尽可能以积极的、乐观的态度去理解,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、宽容服人。
3.要注意劳逸结合,做好自我的时间管理。
参加游泳、滑冰等全身运动,不仅可以增强耐热能力,而且有利于疏解内心压力。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,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,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,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心情舒畅的法宝。
此外,医师建议
多吃清淡食物,当身体出汗多时,多喝水的同时要适当补充盐分,多喝些菜汤,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。服装可以选择乳白、淡蓝、浅绿等色系;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质量,并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,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;烦躁时听听舒缓的轻音乐,放松自己,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,切忌暴跳如雷,好是冷静下来,暂时回避;平时多与朋友沟通交流,从而缓解心理压力。
- 上一篇:得了精神病的人,大脑都在想什么?
- 下一篇:从老虎伍兹绯闻揭秘“性成瘾”